如何判斷
瀝青的質量好壞?
判斷瀝青質量好壞需結合其核心性能指標與實際應用場景,通過 “看、測、驗” 三個維度綜合評估,確保其符合工程或產品的使用要求。
1. 看外觀與狀態
優質瀝青的外觀和常溫狀態有明顯特征,可作為初步判斷依據。
常溫下,固體或半固體瀝青應質地均勻,無明顯結塊、雜質或分層現象;液體瀝青則應清澈透明,無懸浮顆粒物。若出現顏色深淺不一、表面有白色斑點,可能是原料純度不足或儲存變質。
加熱后,優質瀝青流動性均勻,無大量煙霧或刺鼻異味。若加熱時產生濃煙、結塊或發出焦糊味,說明瀝青中含有過多雜質或熱穩定性差,使用時易出現開裂、老化等問題。
例如,道路工程常用的 70 號瀝青,常溫下應為黑色塊狀,用錘子敲擊時斷裂面整齊,無粉末脫落;加熱至 160℃左右時,應呈現均勻的流體狀態,無沉淀或分層。
2. 測關鍵性能指標
核心性能指標需通過專業檢測設備測定,這是判斷瀝青質量的核心依據,主要關注以下 3 項關鍵指標。
針入度:反映瀝青的硬度和黏性,指標值越大,瀝青越軟、黏性越低。不同場景對針入度要求不同,如北方寒冷地區需選擇針入度較大的瀝青(如 100 號),以保證低溫抗裂性;南方高溫地區則需針入度較小的瀝青(如 50 號),防止夏季路面車轍。檢測時,需在 25℃恒溫環境下,用標準針垂直刺入瀝青,測得的深度即為針入度,優質瀝青的針入度誤差應控制在 ±5% 以內。
軟化點:體現瀝青的耐高溫能力,指瀝青從固體變為流體時的溫度。軟化點越高,瀝青耐高溫性能越好,適合高溫地區或重載交通道路。優質道路瀝青的軟化點通常在 45-60℃之間,若檢測值低于標準要求,夏季路面易出現軟化、推移;高于標準則可能導致低溫時開裂。
延度:衡量瀝青的塑性和抗裂性,指瀝青試樣在規定溫度(通常為 15℃)下被拉斷時的長度。延度越長,瀝青的塑性越好,低溫抗裂能力越強。優質瀝青的延度一般不低于 100cm,若延度不足,在溫度變化或荷載作用下,易出現路面裂縫,縮短工程使用壽命。
3. 驗實際使用效果
通過模擬應用場景或參考實際工程案例,驗證瀝青的使用性能,避免 “紙上談兵”。
模擬試驗:針對具體應用場景進行小型模擬測試,如道路瀝青可制作小型試件,模擬車輛碾壓、溫度變化等環境,觀察試件是否出現裂縫、車轍或剝落。若用于防水工程,可將瀝青涂刷在混凝土試塊上,進行淋水、凍融循環試驗,檢測其防水抗滲性能是否達標。
查案例反饋:參考同類工程或產品的使用案例,了解瀝青的實際表現。例如,某高速公路項目使用某品牌瀝青后,經過 5 年通車,路面無明顯車轍、裂縫,檢測路面平整度仍符合國家標準,說明該瀝青質量穩定;反之,若某項目使用瀝青后 1-2 年內就出現大面積破損,則需警惕其質量問題。
此外,還需查看瀝青的生產資質和檢測報告。正規廠家生產的瀝青會附帶詳細的質量檢測報告,標注各項性能指標的檢測結果和執行標準(如國家標準 GB/T 15180-2017《道路石油瀝青》),無檢測報告或指標不全的瀝青,質量難以保證。
通過以上三個維度的評估,可全面判斷瀝青的質量好壞,避免因選擇劣質瀝青導致工程返工、產品失效等問題,確保后續應用的穩定性和安全性。